2023年9月22日,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第三届新阅读内容产业联盟大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出版行业及科技领域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围绕科技赋能文化发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本系列分五期摘录专家论坛环节的精彩分享,以飨读者。以下为第三期内容:
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探索
主讲人:张忠凯
贵州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贵州版云大数据出版有限公司 董事长
作为一个在数字出版一线工作了 17 年的老兵,中图公司的同仁希望我和大家聊一下创新引领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探索。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究竟什么是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为了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去进行探索?
一个是目标,一个是路径;一个是要求,一个是做法。
- 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
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是“三个有”: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全面的人才队伍。做到这“三个有”,就是要做到“三个统一”。
项目建设和运营有效统一。
项目既要有建设,更要有运营。在过去国家通过中央文化产业政策对数字出版大力支持的时候,我和一些同仁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国家现在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本意应该是给我们发上若干只大大小小的“母鸡”,然后通过这些“母鸡”来下蛋,我们去挣蛋的钱,挣了钱以后又可以孵化出更多的“母鸡”,以此来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的“母鸡”可能直接就被宰杀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可能也是国家政策现在做出调整的原因之一。
现在国家对数字出版更多的政策就是“扶优扶强”,简单来说就是谁的“母鸡”下的蛋多,谁的“母鸡”下的蛋好,国家就支持谁,谁的“母鸡”不下蛋,国家可能就不支持了。
这只是我们打比方的一个说法,但从实质上说,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有效统一起来,前期建设程序讲规范,后期运营投入讲产出,建设讲成效。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营比建设更为重要。因为建设就是为了运营,绝不是说一个项目建设完成了,验收完成了,这个项目就结束了,恰恰相反,这个时候才是我们运营的开始,才是我们需要通过运营去发挥项目价值和效益的时候。
因此,要做到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有,首先就要做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有效统一。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做到双效统一。
通过社会效益提高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老百姓的口碑,树立我们的品牌,通过经济效益保障我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两者在实操中并不矛盾,我们能够做到社会效益优先、双效统一。
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匹配统一。
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肯定是要求我们要做出高品质的出版产品、高效能的出版服务。
那么什么是高品质的出版产品?高效能的出版服务?我的理解就是用户认可、需要而且愿意消费的产品服务。
首先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服务,其次用户需要我们的产品服务。最后也是最难的,用户愿意为我们的产品服务买单。
所以,我们不是拍脑袋去想,而是从产品形态到应用场景,到沙盘堆演的反复论证,真正做到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匹配统一。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平台才不会自娱自乐,我们的产品才不会自说自话,我们的服务才不会哗众取宠,我们做的数字出版才是真的以优质特色的内容资源为支撑,再通过AR、 VR 数据库、元宇宙等各种信息技术去赋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有流量、有收益、可持续,这才是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 探索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
思维从甲方向乙方转变,全面加强产业一线的深度合作。
过去做项目一般的做法是,甲方提出需求,乙方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明晰的需求说明书,然后形成详细的建设方案,最后结项验收。这个做法并不是说不规范,但是在实操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做的项目最终是要去运营,要去实现效应,并不是为做项目而做。所以我们现在做项目的思维要从甲方向乙方转变。
我们不是甲方,我们和技术实施方和运营合作方一起都是做乙方,大家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能够做出用户这个“最终甲方”认可的产品服务。
比如我们集团和中图公司在元宇宙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我们并不是甲方,我们和中图一起都是乙方,目的就是借助图壤这个平台和元宇宙这项技术,能够让我们的新华书店更好地在机构用户和大众用户这些最终甲方面前,更好地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中图在和我们的合作中,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执行,而是从用户的应用场景出发,从用户的阅读体验出发,提出做元宇宙书店的意见建议。我们和中图一样,大家都是乙方,大家都在为了得到用户这个最终甲方的认可而努力。
全面加强政产学研的抱团协作,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从当前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实操来看,我们要全面加强政产学研的抱团协做。
政,是党委政府管理部门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产,是加强传统出版业、产业一线之间的横向联系,推进建设及发展经验的交流分享。别人踩过的坑,我们就不要去踩,别人好的经验,我们就结合自己的实情为我所用。
学,是加强我们与具有出版专业相关高校的业务联系,通过客座讲师、主题讲座、实践基地、工作见习等多种方式,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充实我们数字出版的团队力量。
研,是加强我们与出版研究机构、协会的业务联系,在项目策划、建设、验收、评奖等方面邀请专家把关,提高项目和产品的质量。
通过抱团协作,避免闭门造车,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融合的赛道转换中,敢于尝试,小步快走
融合发展,我的理解有两种融合,一种是小融合,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
还有一种是大融合,暨出版和文旅的融合,出版和其他领域的融合。
我来自贵州,贵州有一项民族文化与体育竞技的融合,在国内非常火,甚至国际上的一些明星名人都专程来贵州感受这张文化名片。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就是贵州的“村BA”“村超”。
“村超”把贵州黔东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足球、篮球的魅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我们贵州人自己有这样一句话:“多彩贵州,最多彩的地方就在黔东南”。那里有侗族大哥,有千户苗寨,有漂亮的民族服饰,有热闹的节日庆典,在这样多彩元素包围下的绿荫场、篮球场,载歌再舞好不热闹,就形成了一个热度经久不衰的文化IP。现在到贵州去看“村BA”“村超”已经成了很多游客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数字出版,在地方文旅融合、书香研学等方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尝试打造一些有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文化服务平台,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通过定向为学生或者有文化需求的用户服务,树立品牌,在实践中形成我们新的业务增长点。
这些我认为都可以去大胆尝试,只是步子不能过大,不能盲目烧钱,我们也烧不起,可以以一种小步快走的姿态,在赛道转换的战役中,做好风控,积累经验,形成布局。